UTA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

《儒林外史》中作者与评者之间的反应文本探析 : Analyzing the textual interplay between the author and critics in the scholars

Yow, Jia Hao and 邱, 家豪 (2023) 《儒林外史》中作者与评者之间的反应文本探析 : Analyzing the textual interplay between the author and critics in the scholars. Final Year Project, UTAR.

[img]
Preview
PDF
Download (864Kb) | Preview

    Abstract

    《儒林外史》在流传的过程中,对比其他小说要来的特殊一些,它是以评点本的 形式流传的,并且里面的评者彼此之间并非相互独立,而是有明显的互动关系,宛若 正在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一般,我对这个现象很有兴趣,但关于小说评点的研究对 于《儒林外史》的评者,仅仅说明了它们为何而评,又为何有这种继承性,便到此为 止,没有展开更深入的讨论,因此我决定用对话理论探析《儒林外史》中作者吴敬梓 与评者的对话关系。对话理论是巴赫金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,即是说 人的一切表述都是有对话性,希望被他人所聆听、理解、应答的,而这就是评者,也 就是受话人所扮演的角色。他们期望的不是消极的理解,而是渴望获得积极的,作为 回答雏形的“理解”,在《儒林外史》中,我们可以看到卧评等人穿插在行文之间, 或是在文末调侃情节和人物、引导式地解读作者的意涵以及对书中情节的一些补充等 都属于这种对话性的“理解”,我们称之为反应文本。这种“理解”也不是随意就能 做到的,反应文本最终的广度与深度,取决于受话人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看待问题的视 角,还有是否有着和说话人站在统一一点上的共同视野。换句话说,每个受话人做出 的反应文本肯定各有千秋,同时也说明它们针对已存在文本所作的回应,也未必是值 得信服的唯一真理,这个问题同样也出现在《儒林外史》中的评点上,比如卧评的部 III 分评点便一直被黄评和天评所反对。反应文本被后来者所反对,将这个现象实际以文 本的方式表现出来的,唯《儒林外史》一家,这种文本我将其称之为后反应文本,是 一种对于反应文本的互补与补正谬误的存在,也是本文在《儒林外史》与对话理论的 基础上衍生出的新的对话公式。因此本文除了会提及说话人的内在对话性外,同时也 会由内转外,将评者与后来的评者一同运用对话理论进行研究,以此更好地探析三者 之间的对话关系,以及为了回应而生的反应文本。

    Item Type: Final Year Project / Dissertation / Thesis (Final Year Project)
    Subjects: B Philosophy. Psychology. Religion > BC Logic
    P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> PI Oriental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
    Divisions: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> Bachelor of Arts (Honours) Chinese Studies
    Depositing User: ML Main Library
    Date Deposited: 15 Dec 2023 23:05
    Last Modified: 15 Dec 2023 23:05
    URI: http://eprints.utar.edu.my/id/eprint/5981

    Actions (login required)

    View Item